5月18日,中宣部、水利部、国家发改委、建设部会同中央主要新闻单位,在北京联合启动“节水中国行”宣传活动。
“节水中国行”其目的是要通过采访报道,促进建设节水型社会的重要现实意义,和协调资源环境与经济社会的发展。
事实上,在2009年上半年,全国大中城市居民用水价格已“涨”声四起,包括上海、天津、广州等多个大中城市举行了水价上调听证会。在上海的听证会上,水价调价幅度成为讨论焦点。6月20日,上海居民用水价格从每立方米1.84元上调至2.30元。
水是民生之本。目前,急剧发展的现代社会与有限的淡水资源间的矛盾日益凸现。中国是一个水资源短缺的国家,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1/3,特别在北方部分流域,水资源已从周期性短缺转变为绝对性短缺。
早在1993年,联合国大会根据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制定的《21世纪行动议程》便将每年的3月22日定为“世界水日”,藉此加强水资源保护来解决日益严峻的水短缺问题。
中国自2007年5月“全国城市节约用水宣传周”活动启动以来,以“全面普及使用节水型生活用水器具”为破题伊始,建设部就发出有关通知,要求各地加强全面推广使用节水型生活用水器具力度。至2009年5月10日,已是第18个全国城市节水宣传周。
据“节水中国行”采访团报道,在城市节水方面,如西安市对200多家企业实行IC卡计量,同时在高校大力推广智能控水系统和污水处理回用模式。目前,西安1/3以上高校节水设施安装到位,自2004年以来新 建的12所高校校区全部建设了污水处理及回用系统,每年可节约水资源约1800万立方米。
在工业企业、机关、学校企事业单位中大力推广使用IC卡水控器,不仅可以减少水资源的浪费,同时也可最大限度地降低单位的运营成本。这为水资源管理者提供了有效的解决方案,同时为国家能源节约提供了一种新思路。 信息来源《新华网》